欢迎来到合肥皖智高级中学!

师德师风监督举报

邮箱:wanzhi910@126.com

电话:0551-68998910

教学教研
联系我们

合肥皖智高级中学

磨店校区电话:
值班室:0551-67662090 (接线时间:5:30-22:40)
食堂问题反馈电话:
王老师:19966508369
童老师:13866665336
磨店校区地址:合肥市新站区高教基地临涣路860号(烈山路与临涣路交口东北角)

莲花校区电话:
0551-65376288,0551-65535910,0551-65525910
莲花校区地址:合肥市经开区莲花路1141号

联系邮箱:wanzhi910@126.com

教学教研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教学教研

四项殊荣耀杏坛,教研璀璨谋发展——合肥皖智高级中学24-25学年教研工作阶段性汇报

作者:合肥皖智高级中学    时间:2024/11/20 10:04:37

四项殊荣耀杏坛

教研璀璨谋发展

——合肥皖智高级中学24-25学年教研工作阶段性汇报

    深耕教研沃土,皖智再结硕果。合肥皖智高级中学建校以来,始终坚持科研引领,不断探索教育创新之路。近期,我校在教育科研领域接连取得了显著成就,展现了皖智教师团队务实的教学作风和强劲的教研实力。


24-25学年阶段性成果汇报

   数学教研组田庆涛老师和陈春生老师凭借前瞻性的教育理念与扎实的研究基础,成功申报了省级课题“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高中数学单元起始课教学实践研究”。此课题聚焦人工智能与数学教育的深度融合,预示着我校在数学教学模式创新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2024年安徽省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我校语文组张杰老师以深刻的教育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撰写的教学论文荣获省级一等奖,我校语文组老师在省级的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连续两届荣获省级一等奖。这在合肥市民办教育中,是唯一的;乃至公办教育中,也是少有的,体现了我校语文组扎实的教研工作和不竭的创新活力。 

   在2024年合肥市普通高中作业设计比赛中,我校数学、英语、物理、生物、地理五大学科老师荣获佳绩,其中,田庆涛老师的作业方案脱颖而出,荣获市级一等奖。这不仅体现了数学学科组对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学校在提升作业质量与学习效率方面的积极探索。 

   在安徽省首届“美好少年”青少年书画大赛中,我校30名选手成功晋级总决赛,并荣获1项特金奖、9项金奖、15项银奖、5项铜奖的优异成绩。莲花校区作为合肥市首家专门的美术校区,展现出了独一无二的强劲的实力。 

   这四项重大成果,不仅是合肥皖智高级中学教师团队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也是学校坚持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的生动体现。未来,我校将继续深耕教育教学研究,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校级重大教研成果汇报

   2020年市级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成功结题;

   2022年省级课题《指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高中课堂观察研究》成功结题;

   2023年市级课题《寄宿制民办高中搭建家校生网络沟通平台的策略研究》申报成功,已完成中期报告;

   2024年民办教育协会省级课题《“三新”背景下“三学四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申报成功,已完成开题报告;

   2024年省级课题《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高中数学单元起始课教学实践研究》申报成功;

   2024年安徽省教育教学论文大赛市级评选获奖19人,位列全市第六,民办学校第一;

   2020年阮凌曦老师出版专著《心路浅辙》;

   2021年郭祖彬校长出版专著《办一所“完整”的学校》;

   2022年夏杰祥老师出版专著《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2024年张杰老师出版编著《中学生家庭教育密码》;

   我校老师长期参与编写天星教育旗下《高中议论文》《赢在素材》《试题调研》等图书;校本教研期刊《皖智教研》按季度印制;

   …………

常态化教研工作汇报

   课堂教学是教育最为核心的内容,早在2016年学校成立之初,便把课堂的改革放在关键位置;如今,在国家政策的要求下,在“三新”的背景形势下,在时代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下,在教育对其真谛的呼唤下,对民办学校来说,课堂改革更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校的课堂改革也经历了若干阶段。第一阶段是模仿学习,在中华大地上能够借鉴的模式也有很多,我们最初借鉴的是石家庄精英中学的高效“6+1”课堂,其将课堂分为“导、思、议、展、评、检”六个阶段以及在习题课完成的“练”。第二阶段是回顾反思,我校办学时间较短,老师整体较为年轻,学生底子也较为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外在模式”内化为老师成长和学生学习的“内在理念”,是我们考虑的首要问题。在这个首要问题的引领下,第三阶段是总结提炼,在我校全体教师共同参与下、在首席骨干教师的研究探讨下,在大量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提升下,“三学四环”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一)“三学四环”模式阐释“三学四环”中,所谓“三学”,指的是“助学、让学、互学”;所谓“四环”,指的是“引、思、评、结”的四个环节。 

   1.三学:教学的原则理念,全程融入,重在务虚

   “助学”是原则立场,体现了“教师全程关注”。教育的目的是学,而不是教,教的根本意义在于帮助。从课案的体系规划开始,就应体现全程关注,全程帮助。通过教案、导纲、学案、练案,分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知识问题化,问题前置化,给予学生思维支撑、方向引领、学法指导、资源铺垫。

   “让学”是核心理念,要落实“学生全程参与”。学的关键是主体的参与、能动,课堂要给时间、给空间,让思考、让讨论、让提问、让展示。留足自读静思、圈点批注的时间以及小组交流、碰撞、激思的空间。落实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语言表达等关键能力的培养。

   “互学”是价值取向,实现了“师生共同成长”。这既包含生与生的互学,也包含师与生的互学,讨论交流,演示反馈,评价整合,优化提炼等,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形态,关键是要把“互学”作为价值取向的自觉自为。 

   2.四环:课堂的流程环节,全面落地,重在务实

   “引”,是导入新课、提示目标、预设问题;“思”,是体会思考、讨论交流、发现问题;

   “评”,是自由展示、点名提问、解决问题;“结”,是收束归结、迁移应用、拓展延伸。 

   3.体系:教学模式评价表,多维标准,路径方向

   《“三学四环”课堂教学模式评价表》包括12个基本内涵、36个核心要素、24个执行要点和12个评价指标。

   以“引”为例,这一环节老师需要做到三件事“导入新课、提示目标、预设问题”,其中,“导入新课”要起到“过渡、衔接、激趣”的作用,具体来说,要求“复习导入、情境导入、实验导入、故事导入、音像图文导入;导入不繁琐,不拖沓,适当新颖,激活思维,引发学习欲望”。从听课者的角度来看,根据“导入是否恰当新颖”这个评价指标进行打分。

   这张课堂教学模式评价表,就是一堂好课的具体标准,也是老师备课的路线图。 

   4.创新:将理念原则融入教学模式之中

   从本质上来看,我们的模式和杜郎口模式、洋思模式、翻转课堂、高效“6+1”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遵从费曼学习法,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先学后教,以输出倒逼输入。从名称上来看,杜郎口模式、洋思模式仅仅是学校作为名称,不解其形式和内涵;翻转课堂、高效“6+1”仅仅是以外在形式作为名称,不解其内涵;而“三学四环”教学模式,创新所在是提出“三学”作为理念原则、方向引领,为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供基本标示,也为“四环”的实施在基本方法保障的前提下留有教师个性化的发挥空间。

   看似一个小小的进步,实际上为学生、为老师,乃至是为家长提供了一个“好课”的最简单的标准:这节课有没有帮助学生学习?有没有给出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学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没有相互学习?特别是师生互学,其实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指引:每一节课不仅仅学生要有收获,老师也要有收获,鼓励老师们能够在课下写一写这节课中的收获。

   (二)“三学四环”配套措施

   这一部分,我将阐述配合“三学四环”的一整套教学教研体系。其中,第一、二部分是从学生的角度,第三、四、五部分是从老师的角度。 

   1.导学提纲:自主学习的路线

   我们的每一节课,都对应着一份导学提纲,它是课堂上变教师“教学生”为“引导学生学”的重要载体,是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路径图,是学生向最近发展区跨越的支架。

   “导学提纲”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和导学流程。其中,导学流程又包括“知识链接”“学习过程”和“探究未知”三个部分。如何提供有效的知识链接,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过程,是衡量一份导纲是否优秀的标准,也是影响这节课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说,看上去在“三学四环”的课堂上,老师更加轻松了,但实际上在课下,老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设计。

   2.一课一练:知识吸收的关键

   所谓“一课一练”,指的是在每一个知识模块教学结束后,都对应着一节课后练习。一课一练的高效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试题是我们老师结合学生的学情亲自编写的;其二,试题根据不同层次的班型进行编写,有几种班型,就有几种不同的试卷;其三,我们将学生的作业放在课上,学生当堂练习,老师当天批改,级部当天分析,家长当天知情,督促当天落实,吸收当天完成。因此,“一课一练”是保障课堂知识吸收的重要途径。 

   3.一课一研:课堂质量的保障

   所谓“一课一研”,指的是我们老师的每一节课都对应着一节集体教研课。比如语文学科一个星期有五节课,那么就对应着五节集体教研课。集体教研以年级各学科备课组为单位,精心打磨课堂的各个环节,打磨导学提纲,保障课堂质量;精心研选“一课一练”的每一道题,保障作业质量。我们的“一课一练”也是在老师集体教研的时候,让学生进行完成的。

   除了一课一研,各学科组每周开展一次连续两节课的全校大教研。大教研由学科组大组长主持,各年级备课组轮流主办;聚焦课堂教学,聚焦学科教育,聚焦升学高考,聚焦专业成长;全员参与,积极发言,深度讨论;发现亮点不足,提出改进创意;主讲人在大教研结束后,需要撰写总结文稿,反思整理,以改善提高,共享交流。

   在教研方面,我们的力度是很大的。在2024年合肥市教育教学论文比赛中,我校一共有19位老师获奖,在民办学校中排名第一,在全市学校中排名第六;其中,一位老师荣获了一等奖的第一名,这个成绩还是很难得的。

   4.赛晒听展:课堂创新的动力为了帮助老师们更好地站稳课堂,保障课堂效率,我校开展各类赛课、晒课、听课、展课活动。各学科组每周开展三节组内“听评课”,打磨教学技艺;家长开放日进行家长“推门听课”,展示高效课堂。每学期进行教师“赛课”,比拼优质课堂;进行教师“晒课”,比拼家常课堂;进行党员、干部、骨干、新秀教师“示范展示课”,学习模范课堂。

   特别这个“晒课”,是我校的特色,不提前通知你哪一节公开课,在课前十分钟,通知你下一节是你的公开课,课间直接把学生拉到录播教室上课。 

   5.教研课题:课堂发展的源泉

   在这个模式中,课堂效果的制约因素有两个:其一是导与思的质,主要在于问题预设的质量,即如何兼容课程思想、教材目标、文本特质、学生实际、考试体系等要素,这涉及深度备课,对教师的备课要求很高。其二是收与放的度,主要在讨论、评价环节,课堂生成的应对,即课堂机制问题,既要把握、主导课堂走向,防止散漫无序甚至无效的自由交流,又要防止教师回到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型。这两个因素说明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这些问题,绝不是通过老师的单打独斗,或者通过学校的自主成长,便可以解决掉的。它需要集思广益,需要深度教研。为此,我们在今年上半年,申报了民办教育协会学校发展类的规划课题《“三新”背景下“三学四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课题,能够完善“三学四环”的内在理念、外在架构、配套措施,探究“三学四环”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评一体化的策略,探究“三学四环”教学模式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策略。


微信公众号

磨店校区电话:

值班室:0551-67662090(接线时间:5:30-22:40)

食堂问题反馈电话:

王老师:19966508369

童老师:13866665336


莲花校区电话:

0551-65376288

0551-65535910

0551-6552591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