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合肥皖智教育研究院!

邮箱:wanzhijiaoyu@126.com

电话:0551-62848636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中考研究

中考研究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七上(人教版)(2)

作者:皖智研究院  时间:2022/3/21 9:47:59  点击量:1300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短时间、多变


3.气候的特点:长时间、一般变化不大


4.天气预报是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


5.卫星云图是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


6.风向是指风的来向,风力是风强弱的级别,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7.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从某种天气状况转变成另一种天气状况


8.常用的天气符号(见课本49页图3.5)


9.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空气质量指数来表示。



10.影响空气质量高低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人类活动的影响(焚烧秸秆)


11.提高空气质量的措施:低碳出行、不焚烧秸秆。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①观测仪器:温度计、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②观测时间:8点、14点、20点、2点


3.气温的变化规律①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②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4.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5.等温线①概念:把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温线。②性质:A.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B.在同一个等温线图中,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相等。C.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小。D.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气温差异。E.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中心气温低表示低温中心(山地),中心气温高表示高温中心(盆地)


6.气温的分布规律:①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纬度位置)②在同一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海陆位置)③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地形因素)。


7.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1.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根据单位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可以分为暴雨、大雨、中雨、小雨。


3.测量降水量的仪器:雨量器  降水的单位:毫米mm


4.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5.根据降水季节变化划分的类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湿润型。


6.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也是有差别的。


7.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在等降水量线图中,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相等。


8.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①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位置)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海陆位置)③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④在山地地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


9.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迎风坡,降水多)


10.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2.读气温曲线图,分析一地的冷热状况;读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一地的干湿状况。 




4.①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地形因素)②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北部冬季寒冷漫长。(纬度位置)③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比较湿润。(海陆位置)


5.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


6.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植树造林会改善局地气候;过度砍伐森林会导致局地甚至全球气候的变化。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1.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的。


2.①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②人口自然增长率>0  表示人口增长③人口自然增长率=0   表示人口不变④人口自然增长率<0  表示人口减少


3.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非洲    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亚洲


4.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5.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某区域的人口数(人)/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6.人口数量增长特点:①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②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迅速增长;④全球人口基数庞大,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高达8000万。


7.2011.10.31日世界人口达70亿,201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6%。


8.欧洲、北美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9.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历史上就养育了众多的人口)、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10.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缺氧)的高原、山区。


1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主要问题: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交通压力大、城市垃圾增多、破坏环境等问题。


12.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主要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的负担加重。


13.人口增长过快——实行生育控制政策(印度);人口增长过慢——实行鼓励生育政策(法国)。


14.为了解决人口问题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人口政策,以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15.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划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大人种。


16.世界人种分布:同一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由于人口迁移,人种的分布越来越复杂。


17.不同人种虽然在体质上有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


18.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及主要分布地区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2.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3.各种语言,使用人数排名:第一,汉语;第二,英语;第三,西班牙语。


4.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都发源于亚洲。


5.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基督教。世界第三大宗教——佛教。


6.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


7.主要语言及其分布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聚落的形式:乡村和城市


2.聚落发展: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3.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


4.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5.聚落的分布: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6.聚落形成的条件: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气候适宜等。


7.聚落的形态:在平原地区聚集呈团块状,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呈条带状。


8.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①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②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西亚民居)。③温带草原地区:蒙古包④黄土高原地区:窑洞⑤寒带地区:冰屋⑥华北地区:四合院


9.聚落的重要性:从不同角度记录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活的“百科全书”。


10.聚落的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目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


传统民居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应该合理保护部分典型民居。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1.根据发展水平的差异,大体可以把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2.国家分布:

①从大洲位置来看,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欧洲西部是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北美洲(美国、加拿大)、亚洲(日本)、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亚洲。

②从半球位置来看,大多数发达国家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


3.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

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北”——发达国家


4.有的发展中国家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如印度的软件产业,中国的航天业、核工业。


5.经济合作的必要性


6.发展速度: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迅速,并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在过去10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7.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皖智教研公众号

合作热线:

0551-6284863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