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合肥皖智教育研究院!

邮箱:wanzhijiaoyu@126.com

电话:0551-62848636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中考研究

中考研究

稳中求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2021年安徽省中考语文备考导向

作者:皖智研究院  时间:2021/4/10 13:55:34  点击量:2501

分析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真题,不难发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已全面渗透至试题当中,并与高中语文教学甚至高考语文命题相“呼应”。

落实立德树人,突出人文底蕴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总任务。比如说劳动教育引起了当前社会的广泛关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劳动教育具体包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四个方面。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真题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方式,聚焦劳动教育,正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目标的生动体现。
       “人文底蕴”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一。2019、2020年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为落实立德树人提供了实证材料。这里,重点就如何做“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谈几点建议。这类的题大致有四种题型:一是图表题。答题技巧是首先要读懂图表所表述的内容,看出图表是对什么内容的表述,其次用简洁的语言,抓住问题的关键来作答,再者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或说明图表反映的问题时,既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二是材料探究。解答时,如果几则材料共同讲述一个主题,那么在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的同时,也应探究它们的个性;有些材料看似讲述不同的主题,其实只是形式不同而实质是相同的。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变化规律,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三是点击网文。当今社会互联网络发展迅猛,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大量以碎片状呈现,如何有效地整合并利用这些信息,无疑将成为网络时代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四是拓展题。让学生在阅读后联系自己和生活实际谈感悟,谈体会,这便是非连续性文本的重大价值所在。

重视思维培养,突出关键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生的关键能力。比如说从写作方法、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一段文字,考生一下子觉得不好下手。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真题第6题两个小题就让不少考生吃尽了苦头,这归根到底还是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写作方法包含的内容很多,有对比、象征手法,有人物描写方法,有设置悬念、首尾呼应等。语言运用涉及用词的词性、句式和运用修辞手法等。做题一定要从题目的本身去思考,明确了方法和运用的角度才能正确答题。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指导学生备考的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前提是“读”,只有读懂文章或掌握大致意思才有思维的基础。在备考中,我时常发现一些教师满足于拼阅读速度,而忽视阅读质量的问题,结果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记得2017年中考前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扁担的一生》这篇文章时,不少学生对“扁担”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不好理解。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父亲那么不舍得放下扁担?扁担的一生与父亲有什么内在联系?这两个问题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老师点拨,学生终于明白扁担是农人的希望,是农人精神脊梁;扁担也是父亲的命运与精神的反映。扁担有着不屈的精神,挑起过生活的重担,创造过富足安逸,也有着英雄暮年的孤寂衰老,它的一生也反映了人的一生;在一定程度上,扁担也是落后生活方式的代表。
       除了文本阅读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之外,写作也是如此。现在材料作文很受命题者的青睐,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对写作也很有帮助。首先要反复阅读提示性材料,这里面既提示了选材的范围,又暗示了立意的内容。这时候就要思考如何立意。比如说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真题写作试题材料中提到:“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有考生根据第一句立意,拥有健康的心灵比美丽的外表更好,于是拟题《人,因可爱而美丽》,考生在文中写道:“人的一生总会有很多的残缺,一些人为了弥补残缺而活着。他们不会找借口和理由来推脱,不会心生怨艾,从而成为可爱的人。土地不厚,承不了山川海岳;人心不厚,得不到道义情谊。身心不健,受不了严霜酷寒。我们青少年又处在增强体魄的阶段,我们不能忽略内心的健康。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德育与智育齐飞,体育与美育同肩。”可见,有了正确而连贯的思维,写的文章多好。

强调语言运用,注重综合素质


       语言运用不仅仅是积累的问题,也是能力问题。在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居其首位。在备考中,不少老师强调背诵与默写,这固然重要,但注重运用更重要。比如说每年综合性学习题都有修改方面的题,或对有语病的画线句子提出修改意见,或修改不得体的称谓,或修改通知等格式错误等,总有不少考生犯错,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平时语言运用没练到位,至少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语言运用体现在阅读题的简答部分。同样一道阅读简答题,为什么有的考生考后说我都做对了,而得不了满分呢?归根到底还是语言运用能力不够。比如说2019年安徽中考语文真题第8题“请结合全文,说说如何才能避免‘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本题6分。不少考生抛开原文自己发挥,结果得分率很低。看看结合原文整合信息后是怎么答的?(1)对生活要充满热情,要有好奇心;(2)要关注表面看来“简单”的事物,体会其中的内涵;(3)要努力去发现无处不在的美,把握生命本真的意义。这样答题既简单明了(从文中提取信息),又符合文体要求。由此可见,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多么重要。看来,对学生备考仅仅抓背诵默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花精力和时间训练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还体现在写作的表达上。安徽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分两项赋分,一项是内容,占30分,另一项是表达,占25分。在表达方面的最高要求是表达方式运用得当,结构合理,语言流畅。这里的“语言流畅”指的就是语言运用合理。如2020年中考模拟作文《原来这么简单》,小作者开头写道“我坐在书桌前,对着摊开的语文课本看了半天,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我不禁有些烦躁。抬起眼,透过窗户,望向浓墨渲染的夜空,空中挂着一牙弯月,月牙周围浮着些淡淡的微云。恍惚间,月亮变成了小雅的脸……”这里运用景物描写,烘托“我”烦躁的心情,同时与下文“我”所面临的难题相照应,语言自然流畅。后来,小作者写自己决心不与同学对答案,是这样写的:“不!”再不拒绝就没有机会了,我鼓起勇气,抱着豁出去了的心态坚定地说,“作弊会影响咱俩的学习积极性,也有损咱俩的形象,还是各做各的吧!”一口气说完这些话,我的心里顿时好受多了。这里“豁出去了”“一口气说完”等语句,生动描绘出“我”当时的心态,真实可信。
       由于从2020年秋学期开始,安徽省高一年级全面启用新教材,随之而来的高考改革势在必行。中考命题思路悄然变化,正在适应高考命题方向,因此,2021年中考备考教师们需要不断研究新变化。


王宝虎老师

(淮南二十六中语文教师)

安徽省督学,安徽省特级教师

安徽省名师(特级教师)“王宝虎工作室”首席负责人“国培计划”特聘专家,

淮南市拔尖人才

淮南市学科带头人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曾在《中学语文》等核心期刊发表学科论文16篇主持并完成省市级课题研究5个其工作室培养年轻教师在省市级语文优质课大赛中获一、二等奖十余次。

皖智教育资深命题人、初中语文试题把关老师。

皖智教研公众号

合作热线:

0551-6284863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