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研究>
合肥皖智教育研究院
联系电话:0551-62848636 0551-65682892
联系邮箱:wanzhijiaoyu@126.com
联系地址:合肥市经开区莲花路与石门路交口 莲花科创园 C座501
高考研究
1号卷·A10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段考历史试题分析
作者:皖智研究院 时间:2020/12/9 10:52:13 点击量:614
一、试题总体特征
本次段考历史试题“突出段考特征,引导备考方向”,试题结构合理,呈现方式稳中求新,难度稍微偏大。试题较好的考查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学科所要求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引导高考复习备考。
二、试题特点
1.注重对主要基础知识理解运用能力的考查。如战国时期法家治国思想、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汉初郡国并行制度、科举制、军机处、一国两制、宗教改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等;考查了本次阶段考要求的知识范围内的重要主干知识,并且不是简单表层考查,而是考查考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的理解运用能力。
2.考查手法创新、方式多样,注重新情境下基础知识的再考查。一定原始史料的运用,既凸显试题的学科特点,历史积淀的厚重感,又增加试卷的可信度;如第3、4、9、15题等;在命题方式上体现多样化:第10题饼状图、第11、26题的数据图表、第13题的漫画、第16题的折线图等,体现对学生多种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贴近高考试卷要求;尤其是对大量的基础知识考查多是通过创设新情境来实现的,新颖且不失公平,较好的考查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迁移和运用的能力。
3.重视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运用能力考查。如:中央集权、重农抑商、重文轻武、君主专制、世界市场、一国两制、自然经济、劳资关系、政治格局多极化等等。
4.历史学科五大素养考查较全面,要求较高。对历史学科五大素养考查中,尤其对“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考查较多,难度较大:如第4、8、13、18、22题等,学生失分较多。突出“立德树人”要求,对“家国情怀”情感的厚植与培养的如第9、14、15、26题等。
5.关注时政,从历史学科的角度不同程度上回应了当今的一些热点问题。如回应“深化改革开放”的“中英两国证券市场的建立与发展”、祖国统一大业问题的“一国两制”、与“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规划的重大举措: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坚持文化自信、国家治理效能新提升等相关的第16、19、26题、第27题的法苏(俄)两国法制成就等。
三、模块分值比例
从分值分布可看出:突出重视考查中国史,分值59分,世界史,分值41分,尤其注重对中国近现代史考查:33分,这与高考全国一卷的考查趋势相符,“就必做题的85分而言,2019中国史分值54分,占63.5%,其中,中国近现代史分值为38分;2020年中国史分值共59分,占69.4%,其中中国近现代史分值为31分”。
四、成绩分析
总体情况:
选择题每题得分情况:(选择题48分)
非选择题(52分)
五、典型错题分析
4.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 年)玄宗发布诏令:“凡士庶人,不兼二业,或有衣冠之内,寡于廉隅,专以货值为心,商贾为利,须革其弊,以清品流。有犯者委京都御史台及诸道采访使具以状闻,当别处分。宣布中外,咸使知闻。” 这一诏令( )
A.杜绝了官员经商现象 B.有利于经商环境的改善
C.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D.促进了商人行为的规范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史料阅读提取信息能力及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内容为“唐朝的扶商政策”;难度系数0.23。失误原因:题意不清,生搬硬套,概念不清,史料与选项关系不解,错选C或D项。8.在鸦片战争前的五十年间,清政府的进出口贸易中,80%—90%的进口来自英国,65%—80%的出口到英国,然而对英贸易一直处于顺差。在当时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顺差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购买力普遍低下 B.对外贸易管制严格
C.民众消费意识的淡薄 D.通商口岸数量偏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学科素养,内容是分析近代前中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的主要原因;难度系数0.3。失误原因:不能认识到自然经济的影响是主要原因,或者不能理解自然经济为何能使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从而错选B或C项。
13.下图是1949年美国某刊物登载的一 幅题为《中国》的漫画。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极力推行对华遏制政策 B.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宣告失败
C.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D.中美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加剧
本题是漫画题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内容是美国某刊物对1949年的中国变化的认知——代表工农利益的中共掌控局势;难度系数0.4。失误原因:对图片信息提取不全不准,不能与文字信息有机结合从而迁移已学知识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22. 20世纪30-40年代,罗斯福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国内食物捐赠计划,如发放食物及食品券、推动儿童营养计划、学校午餐计划等。这些举措( )
A.旨在缓和紧张的劳资关系 B.降低了生活日用品的价格
C.增加消费扩大了国内市场 D.体现了“以工代赈”思想
本题主要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内容是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对国家经济发展干预的表现——实行有利于拉动消费的“国内食物捐赠计划”;难度系数0.37。失误原因:没有抓住特定的历史时空——20世纪30—40年代的美国、对计划的实施对象及作用或影响不分析、不理解,历史概念不清——“劳资关系”、“以工代赈”。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宋元明清时期书院统计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及学科能力,尤其突出对史料的整体运用,史料实证素养考查,难度系数0.41,得分率较低,平均分4.9分;主要失误是论题提出不典型、不准确甚至不正确,论证内容与论题脱节,文不对题等。
六、备考建议
1.深挖教材,夯实基础,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的提升和展现通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要夯实知识基础:历史概念讲解清楚,历史结论或观点形成的原因分析要透彻,微专题完整构建,中外关联对比异同根源挖掘等,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得心应手的解决问题。
2.加大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力度。针对学生的不同素养水平,在复习中找到恰当切入点,强化学科核心素养的训练,尤其注重“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两种素养的训练与培养。
3.精准训练,提高解题能力。面对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结合每堂课的具体内容,精选典型例题,增强训练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效率;如知识的迁移、概括、比较分析等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解题的灵活性,尤其要鼓励学生大胆开拓思维,敢于创新。
4.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紧跟时代精神,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用正确的历史观点和方法分析时代热点与历史知识的联系等。